子玦

随笔——当一首歌变成了铃声

曾经看过一句俏皮话,说“想毁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设成起床铃”。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会心一笑,深以为然。

但是后来,我在温州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我听着广播里传出的《Luv Letter》洗漱,伴着渐渐不可闻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入眠。这两首歌贯穿了我的三年,我却从来没有听厌。而后来到了浙江大学,在温州中学校庆的日子,我读到校友写的一篇推文《我们曾在同一首铃声中醒来》时感动到无言。

我想,我们之所以厌恶铃声,只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铃声所带来的吧。不愿起床和不愿睡觉在本质上都是害怕新一天的来临。但是,在高中,每个日子都是簇新发亮的,每个夜晚临近入睡时都是收获满满的,有什么理由不去享受音乐呢?即使是铃声。

在后来,这两首乐曲成了每一个温中人,别样的乡愁。在不同场合听到它们的时候,我们会想起那些熠熠生辉的日子,那些奋斗过、奔跑过、挣扎过的日子,心中勾起一丝对温州中学的向往和怀念。音乐架通了我们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它们慢慢地活成了我的精神慰藉,我的精神世界里总是留有属于它们的一席之地。

我觉得,当一首歌成为铃声后,对我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对于它们的理解,和这种理解上的变化带来的弹奏风格上的变化。

初听《Luv Letter》时我读初一,情窦初开的年纪听歌时总是浮想联翩,弹琴时会自我代入,会用力过猛,会忽而惆怅,更何况题目便是“情书”。我理解的《Luv Letter》是一个纯粹、干净的暗恋故事。开头右手奏出乐思,左手只是简单地给出和弦,加一点点踏板,为这首歌定调,定下一个有些哀伤的基调,有一点无力、一点动容、一点释然。这些看似矛盾的词却可以在这里一并体现。

之后是重复的几个乐句,一句句渐强,就像是感情里初次相见,不断试探,靠近又撤退的过程。小提琴的加入给乐曲铺上了一层底色,像是情感在流淌,起起伏伏潮涨潮落。乐手划过音树,就像流星附带着的希望降落人间,如果在这时许一个愿,是否就可以实现?

经过一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逐渐加强推进情感乐曲来到了第二个部分,似乎像是你来我往的一段对话,带着小心翼翼,哪怕情感已经很炽烈可是还是要收着,生怕哪一句话就暴露了自己遮掩了很久的小心思。不断带入的自己,在弹奏时克制着——虽然有时很想不管不顾直接“砸”下去。

第三个部分右手是一长段下行的分解和弦,那时重心来到了左手,看似单调的旋律中左手暗流涌动,小心地一点点增强到最后终于爆发来到了第四个部分,那时乐曲旋律与第一段相同,但是传达的感情完全不同。不管不顾吧,就是喜欢吧,放肆一回吧,那时所有我想对他说的话,都在这里了。我只愿他能听到,他能听懂。

最后还是归于平静了。将开头再弹奏一次,可是这次没有情绪了,故事说完了。他不是我的,而我们的故事也不会再继续了。每每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仿佛又重温了一场暗恋里的起承转合,那些悸动、那些不舍、那些想说而不能说、那些欲求而不得的点点滴滴。

后来在温州中学,嗜睡如我只能听到那段不断渐强的旋律,迷迷糊糊中坐起身来,穿衣叠被下床。此时的《Luv Letter》宛如行军的号角,敦促着我们开启新的一天。也许这样说很没意境,但是在后来,我弹奏时意识到自己早已不自觉的代入了起床时的心态,指尖流淌出的旋律生机勃勃,一扫之前的颓靡。

我想,也许这份爱,不仅仅是对于恋人的爱,也有对于生命的热爱。那段旋律是对世界一切美好的呼唤吧,呼唤你去迎接挑战,去拥抱未来,一天的活力大约来源于此。我弹奏时触键轻快活泼,每一个音符都在向外界传达生命的有力和希望的光芒。

《我们曾在同一首铃声中醒来》里面说,“我们曾在同样的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别无二致的黑暗里点燃焰火,于是我们共同兑现了当年的许愿,一起把执念写成了诗篇。”在那些迷茫痛苦的日子里,高三的冬日长夜漫漫,《Luv Letter》在每个清晨为我们点燃希望之火,点亮心路,照亮前程。

当然,这两种理解从来都不矛盾。罗兰·巴特曾有一句富有洞见力的名言:“一部作品诞生之后,它的作者就已经死了。”音乐只呈现它本身,成为乐谱之后只剩下冷冰冰的术语和符号。但是赋予其情感的,是每一个演奏者、聆听者,他们处于怎样的心境、过着怎样的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对乐曲的理解。正如同,暗恋中的我将乐曲弹奏得低回婉转,而奋斗中的我又将乐曲弹奏得斗志昂扬。弹奏的人是同一个我,而弹奏的乐曲也是同一首乐曲,变化的是我的心境和处境。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会让你想到,一个凌冽的冬夜,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只剩下一台钢琴为天地而和声。高潮部分左手伴奏的和弦似军鼓般敲击,是在逆境中昂扬不屈的头颅。也许他的本意,是叙事,是斗争。

温州中学的铃声在高潮部分前切掉。在睡前听到平和的前奏,焦躁的内心也会慢慢平静下来。只觉得天地安宁,人在自然面前获得了自己的位置,心有安放之处。自己弹奏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代入那种即将入睡的心情,那种斗争性有些稀释了。但似乎,那样更接近于参透人生之后的大彻大悟,于是可以看淡,可以放下。睡觉和死亡,本身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开头。当一首歌变成了铃声究竟意味着什么?音乐本身有其开放性,然而在成为铃声之后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虽然是人为加入的,并且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由于听者的心境与处境不同仍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人的理解是不可控的。但是同样我们也会发现,千千万万的特殊性中又包含一定的普遍性,那是相同环境下生发的共鸣,不然我们不会在校庆那天在朋友圈疯转那篇推文。不论如何,还是希望一首歌不要被其起床铃的身份给毁了。乐曲没有错,铃声也没有错,错的也许是我们的心境。

勇敢地去拥抱每一天吧!在听到起床铃的时候。

也请你,带着无畏的心境面对新一天的开始,带着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新一天的挑战。

评论

热度(2)